“机器人造机器人”从噱头走进现实?

2023-03-29 15:03:23 来源: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京时间3月2日凌晨,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举办投资者日活动。在现场,特斯拉不仅揭晓了秘密宏图第三篇章,并展现出对“机器人造机器人”的布局野心。

从特斯拉展示的关于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视频来看,与去年视频相比,该视频中的机器人似乎更加灵活,能够行走。但不同于以往仅有一个人形机器人现身,本次视频中还展示了一个人形机器人正在制造另一个人形机器人。由此,也引发了业界对“机器人造机器人”的热议。

甚至,有人士表示:“造人形机器人的难度已极高,现在还要用人形机器人造人形机器人,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这事能不能成,谁也不知道。”


(相关资料图)

要想解开“机器人造机器人”的秘密,或许还需要从过往的一些零碎案例中去寻找答案。

“首条”机器人制造机器人产线的诞生

“很多年前,就有多家机器人企业提到机器人造机器人的猜想,但碍于技术和时机,能真正去实现落地的并不多。但随着自动化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机器人造机器人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有业内观察员谈到近期大热的机器人造机器人话题时,如此分析道。

随后,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发那科早就实现了。”

在梳理关于“机器人造机器人”的相关资料时,高工机器人发现,确实有不少企业相继提出并践行了该理念。

2月14日,位于顺德北滘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的“机器人制造机器人”产线惊艳亮相,是为广东首条“机器人造机器人”产线,也是国内第一条生产重载机器人的全自动化产线。

据了解,该条自动化产线长达35米,全部采用库卡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12台机器人,6台库卡生产的“机械脚 ”(AGV)和5条第七轴轨道。

对此,库卡中国运营与人力资源总监陈峰也透露:“机器人的程序、组装、线体的调试,均由库卡自主研发。人工2个多小时完成的活,机器人只需要半小时,还可实现24小时全自动无人化的生产需求。生产的机器人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物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具体来看,该产线上的库卡机器人不仅拧螺丝比人工更娴熟、精准、灵活,机器人把螺丝拿到手里,还会自动进行物料筛选。当螺丝检测合格后,再安装到机器人本体身上。

不仅仅是库卡,近日,新时达的官方推文显示,早在2020年便已建成上海首个投产的“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智能工厂。

据了解,坐落在上海嘉定南翔镇的上海新时达机器人,也是先啃“硬骨头”,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控制、伺服和软件系统,技术自主化率超过整机价值的60%。经过十年长周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2020年新时达在嘉定区马陆镇建成上海首个投产的“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智能工厂,2万平方米的厂房里,只有9个人。

上海新时达电气董事长助理张镇奎曾指着不知疲倦的一台搬运机器人感慨:“有机器的高阶动力学算法之后,它(机器人)能从原来650包提升到1200包每小时,设备不变,性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和国际保持在相同水准上面。”

如果将时间的转轴再稍稍往回拨,我们还会发现,2019年,极智嘉打造的AMR智慧工厂,也率先实现了“机器人造机器人”。

2019年9月25日,极智嘉宣布完成对其机器人生产工厂的智能升级,成功打造了世界首座使用机械臂自动生产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的智慧工厂。这座位于南京的工厂是所有极智嘉机器人的“出产地”,彼时已使用极智嘉机器人、AI算法以及自动化解决方案制造自家机器人产品,实现了品质自验自证的智能”自造”。

在南京智慧工厂全面投产的同时,极智嘉宣布推出“智慧工厂(Smart Factory)解决方案”,把这突破性的智慧工厂技术进行产品化,帮助更多企业打造机器人工厂,实现智能制造蓝图。

据透露,极智嘉南京智慧工厂的产能几乎是传统人工工厂的两倍,设计单班年产能大于1万台。

除此之外,像遨博智能、新松等,在机器人造机器人上也均有所涉猎。譬如,遨博智能柔性生产线是国内首家协作机器人生产协作机器人的智能化产线。产线研制过程中,遨博智能针对各工序特点开发了多种协作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站,以解决行业性技术难点和痛点,如电缆理线穿线、多种锁付结构、单相机引导多台机器人、多臂协作生产等,应用了涂胶、锁付、视觉引导、装配、检测、搬运等工艺,为协作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稳定高效的参考样本。

数年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新松智慧产业园在沈阳正式启用,其C4车间的数字化工厂是中国首个工业4.0生产示范实践厂区,用机器人造机器人,可实现年产万台套以上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生产能力,体现出中国数字化智能车间未来的发展趋势。

回到上文提到的发那科。据了解,发那科是“机器人造机器人”概念的早期提出者和践行者。

从早前的一些公开报道来看,发那科在机器人造机器人方面有三大亮点,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由机器人来生产机器人的公司;第二作为智能制造的“源头”,截至2017年中旬,发那科工厂已累计出货超过45万台工业机器人、360万台CNC、1700万台伺服电机、以及30万台各类智能机器。

第三是发那科机器人工厂进行机器人的组装、试验,拥有每月制造5000台机器人的能力。其中,机器人所使用的主要零件多由发那科内部制造。将CNC工厂、伺服工厂制造的CNC、伺服电机、伺服驱动、板金工厂制造的控制柜、机械加工工厂加工的机器人机构部零件汇集到机器人工厂,进行组装。

在机器人的自动组装过程中,通过多个组装单元组装机器人的各个单元,组装完各单元后,进行上臂、下臂的组装,最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完成机器人整体组装。期间,充分运用发那科制造的视觉传感器iRVision和力传感器,由机器人来实现原本需要由作业人员通过眼睛看和手的触感来完成的组装作业。

机器人造机器人有望加快走进现实

虽然看似有不少企业陆续实现了“机器人造机器人”的产线构想,但实际上,却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目前,除去发那科能够实现多数环节的“机器人造机器人”,大部分企业仅是实现了个别环节的“机器人造机器人”,所以距离完全意义上的“机器人造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上。而这一点,从人形机器人本身的难以量产,也能窥得一二。

2022年10月1日,特斯拉AI Day 2022大会上,万众期待最新版本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在幕布拉开之后,被现场的工程师缓缓推向舞台中央。彼时,各种声音甚嚣尘上,有人认为,还没有早年间波士顿动力推出的人形机器人惊艳;也有人认为,抛去外观已有极大的技术突破,为量产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

甚至,马斯克也承认此前在AI日上发布的擎天柱并不好用。

造“人形机器人”的难,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从早前美国的西屋电器、日本的汽车丰田和本田、再到大家熟知的波士顿动力,一百多年来前赴后继“造人”的公司一批接一批,但人形机器人的动态平衡、运动规划以及安全和认知等多方面的技术难题仍在艰难前行。

因此,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出现了不少先烈,2018年,本田汽车公司宣布停止研发阿西莫项目,年过18岁的阿西莫(ASIMO)人形机器人被定格在了这一年的夏天。2021年,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的软银机器人公司(Softbank Robotics)宣布将停产Pepper人形机器人。

但也正是这样的前赴后继,才有了人们对“人形机器人”以及“机器人造机器人”的进一步探索。

如果说发那科是“机器人造机器人”的提出者和践行者,那么特斯拉或将成为直接的引爆者。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突破,制造能力的持续提高,机器人造机器人有望走向批量落地。

而伴随着机器人造机器人的批量落地,也将会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生产的一致性,助力更多企业突破万台乃至数万台产能的全面提升。

编辑:gzc006

相关阅读

ChatGPT激发AI热潮,制造业加速探索AI应用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趋势和风险监管
穿越长坡厚雪,国产移动机器人零部件正在崛起|当前资讯
“机器人造机器人”从噱头走进现实?
天天日报丨2022年度移动机器人各细分领域谁是TOP1?
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应对挑战的核心策略|天天要闻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首超美国,应用向更多细分领域拓展
何谓 三菱电机 Digital Manufacturing?
近两年,国产机器人行业三大发展趋势 当前快播
全球快看:国产CPU龙芯3A6000上半年流片明年出货 已评估7nm工艺
全球球精选!“双碳”再成两会热点,“碳中和法”要来了?
“5G+零碳+新能源+无人驾驶”智慧矿山起航 今日热文
世界今亮点!雷军再谈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播报文章
不断增加的工控系统安全漏洞,如何应对?
今头条!7778亿元!2023年1月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火热
Q1世界贸易形势依旧疲软,电子元件指数低于趋势线并在下跌
产需两端同步回升,2023年1月中国制造业行业观察
到2025年 我国要构建支撑自动化驾驶汽车的地图标准 每日热文
世界新资讯:人工智能是机器人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强化基础性支撑能力 以智能装备创新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全球报道
广州东城下月起取消“新购房入学”
抖音成韩国年轻人新宠 德美版都没火太久
三菱东京UFJ银行更名 去除“东京”二字
“昨夜文坛坠大星”——文学界缅怀雷达
“31条惠台措施”得到台湾民众认同 在大陆发展更有信心